领导艺术可以作多种分类,如决策艺术、用人艺术、思想政治工作艺术等;也可细分为语言艺术、动作表情艺术等。由于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相通,有关的领导艺术一部分在决策、用人、思想政治工作各章中已予介绍,我们还单辟一章讲了领导方法问题,所以这里仅就领导艺术在用权、待人、理事三个方面作较为粗略的介绍。
一,用权的艺术
权力是实施领导的基本条件。每个领导者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但是权力用得好或不好却大有差异。领导者的权力可从两方面看,卞是组织法定权,二是个人影响极。组织法定权是依照法定程序授予担任一定领导职务的领导者以支配领导活动的权力。它的使用范围包括人、财、物、事各个方面,主要内容有:指挥控制权、强制权、奖惩权。它建立在被领导者必须服从的基础之上。个人影响权是由领导者的个人影响力形成的,这种影响力来自领导者个人的品德、知识、才能以至资历等因素,造成一种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这种权力建立在被领导者自愿接受的基础上,是领导者在解决问题时不凭借组织法定权就能改变他人行为的力量。领导者只有在遵守组织法定权,又不断增长个人影响权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发挥用权的艺术。
使用组织法定权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谨慎用权
1.要严格遵守法定的权限,不对上越权和向下侵权,切忌违反权力规定。越权是任何上级都忌讳和反感的,历史上许多年幼君王长大以后,都要铲除原先的"顾命大臣"之类的王权的实际操纵者。社会主义领导也反对违反权力规定的行为,如反对"山头主义"、"闹独立性"等,因为它违背了局部服从整体、下级服从上级的组织原则,必定会给工作造成重大损失。所以领导者一定不要骄傲自大、飞扬跋扈、目无上级,这是权力规则的基本要求。领导者也不能随意侵犯下级的权力,因为领导者对下侵权;既是对下级人格的不尊重,会挫伤下级工作的积极性,又会使下级感到无所适从,所谓"有职无权活地狱"的西方谚语,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它还会打乱权力运行的正常秩序,引起各种混乱状况和不正的社会风气。在领导集体里,要相互尊重对方的权力,不应对不属于自己职责范围的事随意表态作主,那样做会引起领导者之间互相猜疑、关系紧张,也会给思想意识不好的下级人员提供某些"钻空子"的机会,既不利于领导班子的团结,也会给工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不要轻易动用法定权力。法定权力一般是众所周知的,也是大家畏惧的,所以即使不经常动用法定权力,人们一般会依照习惯予以服从。当然,这决不是说不能动用法定权力,如果那样,有关法定权力的规定就失去意义,领导工作也无法进行。这里的意思是该用的时候就要果断使用,不该用的时候不要滥用。如命令、指令一般不宜过多和苛细,要给下级自主活动的余地;奖赏惩罚不宜过频与过宽,《孙子兵法》论观察分析敌情就有"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的见解。用权处理人的问题,必须特别慎重,冤假错案至少能给人造成长久的精神创伤,对革命事业是绝对不利的。
3.不要炫耀权力,但在必要时却敢于坚决果断地用权。所谓炫耀权力,就是用口头或行为显示自己的权力,给别人造成一种威吓心理。这种威吓可能有效于一时,却不可能长久生效。历史上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即为一例,结果自取其祸。那些经常把自己的权力挂在嘴上,动辄我能把你怎么样的人,其实是没有正确社会主义领导权力观的人,是一种浅薄的表现。但领导者在必要时却应坚决果断地使用权力,决不能优柔寡断贻误大事。象在防险救灾、战场交锋等有关领导总体活动成败的关键时刻,果断使用强制权就是绝对必要的。这时,甚至要授予某些领导人以临机决断之权。有时整顿纪律秩序也关乎全局,这时必须坚决使用奖惩权,该奖就奖,该罚就罚,必要时甚至重赏重罚,就能起到整肃人心、恢复秩序、甚至挽回败局的作用。
4.领导者的影响力即影响权,必要时妥善使用也有积极作用。前述拿破仑重登帝座的事件,就是拿破仑运用自己的威望获得成功的典型范例。我们党的领袖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在人民群众中的崇高威望,是我们许多工作得以顺利进的巨大力量。我们现在有时安排离退休老干部,去他们有影响的地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有时领导找人谈话,也选择在对方心目中有影响力的人去谈,就是灵活运用影响权的具体表现。
(二)用权要讲求实效
1.用权不等于生硬地下命令、发指示强制执行,主要应用事先诱导、警告、指示的方法,使下级从敬畏感出发,自觉服从领导,同领导者一致行动。一般说来,强制性权力发挥效能的最好时机,不一定在实际执行之时,而往往在权力行使之前。如事先将组织法定权向下属详细宣布,使下级知道哪些事是他不能擅自作主的,他就会做到事前请示;哪些事是他有权处理的,能避免下级凡事都来请示。下级也清楚什么是领导提倡的,做得好可获奖励;什么是领导反对的,若做了就会受到批评甚至惩罚。从而把服从建立在自觉自愿的基础上。
2.在领导过程中,也要善于运用权力对下属进行诱导和控制。批评和处罚,表扬与奖励,都是激励手段。适当扩大通报情况的范围,及时肯定一些人的积极、创造行为,必要时重申有关纪律和禁令,也能激励下属的进取心、创造性,并避免出现越轨行为。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不要让行为偏离领导目标,所以及时发现问题非常重要。一旦发现问题就要果断处置,虽属初犯也不应迁就姑息。因为任何单位的纪律都不是一下子变得不可收拾的,而是一点一点由小到大发展起来的。所以在纪律方面,小事也不能忽视?quot;涓涓不塞,将成江河",领导和管理都不应忘记这一古训。
3.使用奖惩也是一种用权,但必须同时做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赏罚必须公平;赏罚要就事论事不搞承袭积累,功不能抵过,过也不应掩功;赏罚应及时,刺激作用才大;要坚持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因为在多数情况下总是表现好的人多。奖惩本来也是教育,但使用奖惩手段时还需做一系列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如注意奖惩面的大小;注意奖惩的形式与宣布的场合;有时可事前给本人打招呼,让他有思想准备;有的事后要和本人谈话,问问他的感想和反映;奖惩后要作信息反馈,看看大家服不服,是否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等。奖惩一般都应公开进行,必要时还要做大张旗鼓的宣传,俾能扩大教育面和影响面。
(三)要相宜授权
授权是指上级给予下属一定的权力和责任,使其在一定监督之下,处理问题有相当的自主权。授权是领导者的分身术,是用权的艺术,对调动下属的积极性,培养锻炼下属干部,更好地完成群体目标,都有很大的作用。领导层次愈高,自由的幅度就愈宽,酌情处理问题的余地就愈大,可能采取的授权范围也愈宽广,就更要讲究授权的艺术。
1.授权的技巧。也有人称为授权原则。主要应掌握以下各点:(1)因事择人,视能授权。授权就是要派人去办一定的事,授权没有什么法规限制,完全可以由领导者选择适合办有关事的人而向他授权,所以要因事择人。择人的标准是能,就是看他是否有这方面的专长,有处理该事的能力。授权不是提升职务,所以不必对人作全面考察,只要他能独立胜任该项任务就行。当然选择对象时也要考虑到其他因素,比如对方是否有办该事的兴趣与爱好,对方的身体、影响力是否能圆满完成该项任务等。只要择人恰当,授权必有好的效果。(2)明确权责,适度授权。所谓明确权责,就是要向被授权人讲清所授予的权力和责任范围,讲清执行该项任务要达到的具体目标,被授权人摸清了领导意图,就会干劲倍增,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还应向有关人员宣布该项授权,以便有关人协助被授权人共同完成该项任务。所谓适度授权,就是要分层授权,只向自己的直接下属授权。授权不是将自己的领导权力全部授给某人,而是将有关事项适当分授予若干适合被授权的人;授权不能超出范围授权,不属于自己权力范围内的事,不能授权;授权一般是一事一授,有关任务完成了就及时收回权力。(3)授权留责,监督控制。授权留责是对下属充分信任的表现。授权没有卸责的意思,授权以后基本职责还在领导者肩上,出了问题,领导者应勇于承担责任,这样下属往后就乐意接受你的授权,接受授权后干工作也会放心大胆。领导者还要支持被授权人的工作,不要授权以后又乱加干涉。但是授权又不等于放任不管,对被授权人的工作,领导者仍需监督控制,以免偏离目标方向,或出现滥用权力的现象。
2.授权的类型。(1)刚性授权,即对所授权力、责任、完成任务的要则、时间,均有明确规定与交代,被授权人必须严格遵守,不得有任何逾越。对一些重大事项宜用这种授权形式。(2)柔性授权,这种授权只指示一个大纲或轮廓,让被授权人有较大的自由做随机应变的处理。它宜用在事情复杂多变、领导对情况也不甚清楚、被授权人又精明强干的任务上。如战争时授权某部夺取某一阵地,只要他们能胜利夺取,至于用兵多少、如何夺取等就不用交代了。(3)惰性授权,就是领导者将自己不愿也不必处理的繁杂事务,交由下属去处理,其中包括领导者本人也不知道应如何处理的事务。如需要查某项经济帐目、需调解某种人事纠纷等事,即可用此种授权方式。(4)模糊授权,它与柔性授权有些相似,只是给予被授权人的权力比较模糊。主要精神是让下属有选择完成任务途径的充分自由,让下属都有当一下"领导"的机会,使大家都知道领导的难处、领导的重要性♂在任务重大艰巨的情况下,这样做能充分发挥下属的主人翁精神,发扬他们的首创精神,较易克服困难,胜利完成任务。
二、待人的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把待人处事、待人接物,当做一门大学问。有副对联写道?quot;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人情、待人,是很重要的。各级各类领导者都处在人际交往的中心点上,每天要凇⑼狻⑸稀⑾拢煌耙怠⑸矸帧⑿员稹⒛炅涞娜舜蚪坏溃虼苏莆沾说囊帐酰滴斓颊叱晒Φ木髑现弧A斓颊呖晌阶?quot;人"的工作的人,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有个艺术问题。这里仅就待人的艺术作几点扼要介绍。
(一)待人的基本态度是以诚待人,尊重对方,切忌虚伪
诚实守信自古传为美德,在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更赋予它新的意义,即对党、对同志、对朋友、对所有的自己人,应诚实守信,却不能用于对待敌人。人与人之间应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人际之间才能有和谐的关系。毛泽东说:"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偷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种革命同志的关系,也应是社会主义时代的新型人际关系。待人以诚首先要真诚地关心对方。美国学者戴维·卡内基说:"要赢得友谊,关怀对方比引起对方的注意更重要。""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只要我们真心地关怀别人,多忙的人也会抽空来帮助我们。"真诚地关怀别人的表现之一,就是牢记别人的姓名。卡内基说:"姓名是最甜蜜的语言"。记得别人的姓名,就意味着你尊重对方,它比无聊奉承更能打动人,如与人见面时,能主动呼出对方的姓名,就能很快缩短相互间的距离。熟人会为之喜悦,感念你不忘故旧;生人认为他已经引起了你的重视,会产生一见如故的感情。对下属众多的领导者能做到这一点更加有益,下属会由衷地高兴并和你亲近起来。以往不少将领能记住自己部下数千名官兵的姓名,美国前邮政部长吉姆,据说能记住数万人的姓名,他们都是在这方面肯下功夫的人。待人要礼貌,语言要文明,以富有魅力的微笑对待他人,是受人欢迎、被人喜爱的秘诀。我国倡导的"五讲四美"就反映了这种要求,许多商店流行的"您好,谢谢,对不起"等文明语言,也符合这种精神。尽可能以对方关心的事为话题,使对方在交往中感到被尊重,也是与人接触的艺术。许多领导人在约见别人或会见下属前,先看被约见、会见人的有关材料,调查对方关心或感兴趣的事情,以此为题拉开对话,会使对方感到亲切,能很快缩短双方心灵上的距离。如首先询问下属家中久病的老人健康是否好转,问他最近去远地出差有什么观感等,就能使谈话自然而顺当地展开。上列各点,均应以真诚的感情为基础,装模作样的"微笑"、"谦虚"和"关心",只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二)对待上级、下级和同级应有的态度
对上级要尊重,但不盲目顺从,有时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对下级时刻都要平等相待,决不以领导自居,这是处理好上、下级关系的原则。一般说来,上级布置任务,你应乐意接受;上级指示意见,你应认真听记;向上级请示问题,不要过于频繁和琐碎,应事先充分准备,临时能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请示与汇报,都要抓住中心,言简意赅。这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还能在领导心目中留下这个人精明能干、积极负责的良好印象。有时上级会批评你,批评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批评方式有的通过个别谈话进行,有时是大会小会上批评,你就应考虑如何正确对待。原则上说,正确的批评都应虚心接受,但你可以不作声,那么领导会认为你心里还有什么想法,至少在他心中会留下一个疙瘩;你也可以立即表示接受,甚至相当痛悔自责,那人家会觉得思想弯子转得太快,是否不够真诚。所以聪明的做法,是听到批评后冷静思考一下,然后表示接受,感谢领导的帮助。如果批评错了,或者批评的方式不当,你不必为之激动,不要当场顶嘴,那容易弄成僵局。因为闻过则喜的领导也有,但毕竟不多。所以,你要沉着对待,冷静考虑一下,再去找领导交换意见,那时领导就容易接受你的正确意见,也会通过适当形式为你挽回影响。再如你要给领导提意见,这是正常的,但也要看时间、地点,看领导者的性格。你要注意维护领导的威信,因为批评如果有损领导威信,就会至少是部分失去了正确批评的价值。一味?quot;直言忠谦",不见得有好效果。给上级提意见,或者反批评,是要冒风险的。但只要你出于善意,为了工作,有时即使同上级争执一番也值得♂这不仅对事业有益,并且在下级心目中会加重你的分量,为提高工作效率,摸清上级领导人的性格、爱好和工作习惯也是必要的。领导人有的爱看书面报告,有的喜欢当面谈话,有的欣赏优美文笔,有的偏爱统计数字。他们一天中情绪最佳的时刻也各不相同。你时刻留心,相应对待,对工作定会有益。领导者与下属人员的关系,应是同舟共济、甘苦与共?quot;同一条战壕的战友"关系,基本态度就是平等待人。平等待人意味着对下级也要尊重,待人公正,心胸开阔,有胆有识,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士为知己咚?quot;,领导者要和下级作知心朋友。领导者应不怕领导表现不好的人,"强将手下无弱兵",要看到人总是能够转变的。出色的领导者是不会同下级争吵的,因为他相信自己注定会胜利。领导者坚强的信念,火一样的热情,时刻都会感染部下,共同形成一股无形的强大力量。批评下级也有一些技巧,最好不要当众批评下级,这常常会伤害下级的自尊心。批评下级时不要拿他和别人比,俗话?quot;人比人,气死人",这样做不易使人心服。批评时态度要诚恳,与人为善,忌用讽刺、挖苦的语言。也不要轻易刺痛人家的伤疤或揭老底;那种做法最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对来自下级的批评,凡属正确的,你最好当场表示接受,并诚恳鼓励这种批评。这虽然会伤一点面子,但却鼓励了大家讲话,也能提高领导威望。下级的批评不正确,你不需要马上来个反批评,因为你的意见即使有理,也会使大家感到是种压力,容易堵塞言路。你可以冷静考虑一下,再作必要的解释澄清。无论同上级、下级或其他人谈话,你最好首先做一名忠实的听众,要耐心倾听,必要时认真记录。你耐心倾听,对方就觉得受到了尊重,愿意同你亲近,乐意与你交谈。如果对方是下属,他就不会拘束,除了已经准备的题内话,可能还将自己平时不愿说出的真实思想告诉你。耐心倾听,就意味着不能照自己的兴趣听别人的话,不能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同别人谈话时不要忙于发表自己的意见,甚至露出一点异样的神情,对方就可能看你的脸色讲话了。他会拣你爱听的讲,其他的话到了口边也要缩回去,这就很不利于了解真实情况。处理同级关系,友谊是最好的润滑剂。要尊重他人,照顾别人的利益,意见上求大同存小异。如果发生矛盾,能避则避,不是?quot;惹不起还能躲不起"吗?可忍则忍,因为小不忍则乱大谋。实在不可忍时,那就后发制人。抗日战争中,毛主席制定了一整套同统一战线内的国民党顽固派作斗争的策略,总的是又联合又斗争。其中有理、有利、有节、先奏后斩、先斩后奏,斩而不奏,不斩不奏等,都是极高明的领导艺术,我们可细心领会,灵活运用。
(三)掌握谈判的艺术
大至国家外交活动,小至企业、单位之间签订合同,协商问题,都需经过谈判。古今许多杰出的外交家,为人们留下大量谈判艺术的典型范例,很值得后人借鉴。参加谈判,总有自己的目的,应为自己的目的事先制订好若干方案,估计好对方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在谈判中争取达成最有利于己的协议。但既是谈判,就要双方都能受益,既坚持原则又能适当妥协。1945年,毛主席亲自飞赴重庆,与蒋介石进行"重庆谈判",历时月余,达成"双十协定",我方就作了不少让步,又坚持了"人民的武装,一支枪、一粒子弹,都要保存,不能交出去:"这就是坚持了"我们的方针是保护人民的基本利益"的原则。1936年"西安事变",党中央派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支持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同宋美龄为首的国民党代表团进行了极其复杂的谈判,蒋介石答应了抗日,我方决定放蒋,这次谈判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奠定了基础,成为时局的转折点。其它有关谈判程序议题的安排、见机行事的智慧、语言的技巧、风度的要求等,不再一一赘述。
(四)领导者与广大群众的会见
领导者同广大群众会见,是领导活动的重要形式,对领导工作和领导者的个人形象影响极大。出席这类大庭广众的场合,或在电视、广播中露面,演讲、报告,即席讲话、回答听众的提问等,都必须认真对待。要做到态度庄重,风度潇洒,仪表不俗。讲话要有针对性,激发群众的兴趣,紧扣听众的心弦。语言要生动准确,富有鼓动性、说服力和幽默感。切忌信口开河,说一些不负责任的话。在庄严的讲台上讲话,准备草稿是必要的,但也要预先熟读讲稿,做到宣讲时自然流畅,并恰当地作一些出自内心感情的手势。若读讲稿也结结巴巴,甚至把字也念错了,势必贻笑大方。
(五)要慎重对待许诺
许诺,就是答应、允许的意思。领导者因所居地位重要,必须慎重对待许诺。老子说:"夫轻诺必寡信。"领导者要取信于人,应当"言必信,行必果"。亦即俗话说的"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受人之托,终人之事"。人与人相交,都重一个"信"字,接受任务,就应保证完成;签了合同,必定如期兑现;商品要重信誉;恋人相许,也要信誓旦旦。说话不算数,不守信用的人,不可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三、理事的艺术
领导者理事的范围很广,大体包括决策、指挥、控制、协调、监督等活动。其中既有方针、政策、战略、策略性的重大问题,又有督促、检查、计划、安排等具体问题,真可谓干头万绪,繁杂纷纭。处理各种事情,就要讲究方法和艺术。所谓理事艺术,主要指领导者掌握处事分寸的各种技巧。
(一)掌握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
我们的原则性,就是党性、社会主义的原则性,它是制定政策、规划及各种决策都要坚持的,但贯彻执行这些东西,必须有相当的灵活性。灵活性的本质含义,就是列宁指出的:"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毛泽东还对灵活性作过具体解释,他说: "古人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个'妙'我们叫做灵活性,这是聪明的指挥员的出产品。灵活不是妄动,妄动是应该拒绝的。灵活,是聪明的指挥员,基于客观情况,'审时度势'(这个势,包括敌势、我势、地势等项)而采取及时的和恰当的处置方法的一种才能,即是所谓的'运用之妙。'"他在另一篇文章中,还指出战争要"按照具体情况","善观风色","善择时机","灵活使用兵力"等灵活性的表现。我们领导各项工作,这种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的艺术,都是完全适用的。
(二)掌握抓住中心和统筹全局的辩证统一
在"领导方法"章我们已提到这一点,这里要强调的是它的艺术性。列宁说:"管理和政策的全部艺术在于,适时地估计并了解应该把主要力量和注意力集中在什么地方。"这里指的就是要抓主要矛盾,抓工作的中心环节。但要认准主要矛盾及其转化,真正把自己的主要力量和注意力集中到应该集中的地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在抗日战争初期,就认识到民族矛盾已经代替阶级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而作出了一系列英明、正确的重大决策,取得了抗日战争胜利,又极大地壮大了人民力量。但建国后却搞了二十年的"以阶级斗争为纲",没有及时看清早已应当把"经济建设"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和中心来抓。各个地区和单位,也难免出现类似的情况。除了抓住中心还要照顾全面,毛泽东说:"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我们做任何领导工作,都要学会高瞻远瞩,全局在胸,中心突出,井然有序的理事艺术。
(三)掌握领导积极性与广大群众积极性的辩证统一
这里讲的是领导者自己干与带领别人干、做与说的辩证统一关系。领导者不能只说不做,也不能只做不说。上级和下级,不能一头热一头冷,总要两方面都积极才能把事办好。领导者要能说会做,真说真做。但有些事你可以只做不说,如替人排忧解难,做了好事,学雷锋不留名,是崇高品德,其结果至少能增强组织的凝聚力。一有些事你只要说说就行,不必亲自去做。有些事先说后做,如宣布任务、交代政策等。有些事可先做后说,以免引起部下不必要的疑虑,如试验性、风险性之类的工作。有些事要多做少说,有些事要多说少做。总之,说和做都要恰到好处,也就能把两头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会更好地完成各项任务。
(四)掌握明晰性和含糊性的辩证统一
明晰性与含糊性的关系,可理解为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的关系。事物变化的形态有时清晰,有时模糊,有时不但定量分析困难,连定性分析也不大容易,有人称之为"模糊区间"。办事应力求清晰、明确,但许多事却含有不清楚、不确定的因素,做人的工作更是如此。美国的两位教授巴斯克和艾索思说:"我们的主要,用意是:很多重要的组织沟通方式--批评、订立目标、考核绩效、建立报酬制度--都含有不清楚、不确定、不完美的因素,不论我们怎样努力也无法使之减少或消除。""知识告诉我们,可以用大量分析技术、特定的要求、决断力、预期成果的限制!来减少这些情况。当然,这些方法有时很有用。可是在有些情况下,最好……不要太肯定,清楚合理的答案,不论如何迅速确实,都不可能发挥时间和模棱两可的效果他们甚至还引用我国老子的话来论证"有"与"无"的关系,老子说:"凿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译意为开凿了门窗,有了四壁中间的空间,才有房屋的作用。以此证明,明显对立的"有"、"无"概念,其实也是互为作用的。我们引用这些话,决不是要领导者办任何事,都胸中无数、是非不分地当糊涂官;而是指明晰、明察秋毫与含糊、模棱两可,同样都是领导工作的要求,将两者视具体情况结合运用,就是一种领导艺术。比如"摸着石头过河";"铁匠没样,边打边?quot;,对某些问题暂时搁置一下;对某些行为,含蓄地表示首肯或默许;用不明显的示意!表示青定或否定的意向等。领导对有些事,看见只当没看见,听了却象没有听,在某种情况下也是用得着的。"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话不无道理。"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二人都是堪当大任的宰相。
?quot;
(五)掌握创造开拓与和谐平衡的辩证统一
事物发展不可能整齐划一,所以平衡是相对的,不平衡是绝对的。但领导要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发展,就需要做协调平衡工作,将开拓创新与平衡前进统一起来。国民经济发展,要贯彻"持续、稳定、协调"的方针,这是我国几十年建设经验的总结。搞经济要求财政、信贷、物资、农轻重各业之间发展速度与比例的平衡,生态环境要保持平衡。分配不能搞平均主义,但差距太大又会起消极作用。因此,领导要深刻认识创造开拓的意义,要富有幻想,勇于革新,大力支持新生事物的成长;也要细心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推动后进赶先进,加强薄弱环节,帮助比较困难、落后的部分,促其迎头赶上。从一定意义上说,领导的大部分精力,往往花在各种平衡上,如地区平衡、部门平衡、人事安排平衡、待遇报酬平衡等,这是人们心理平衡的需要,没有很高的领导艺术,是难以将这些问题摆平的。
(六)掌握宽与严的辩证统一
觉与严也是相对的,在政治生活和日常工作中,集中、纪律、统一意志是严,民主、自由、个人心情舒畅就是宽;批评、惩罚是严,表扬、奖励是宽;劳是严,逸是宽。一般说,任何组织任何时候,这两方面都是缺一不可的。古语云:"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孟子说:"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我们讲"劳逸结合",列宁也说过,不会休息的人是不会工作的人。高明的领口导者必须善于针对具体情况,掌握好宽严分寸,宜宽则宽,该严就严,宽有一定限度,严也有一定界限。如学术讨论,应鼓励百家争鸣,但宣传工作一定要严守纪律;议论工作,须提倡直言敢谏、从谏如流,但行军打仗,就必须军令如山、言出法随。三国初期,诸葛亮治蜀很严厉,不少人发出怨言,法正问孔明为何不用汉初"约法三章"的轻刑宽禁,孔明回答法正,说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汉初的轻刑宽禁是针对秦王朝的苛政而定的,那时豪强削平,百姓生活困苦不堪,宽政能使国家得到复兴。蜀国不同,由于刘璋愚昧软弱,川中豪门专横跋扈,君臣之间纲纪不振,只有严行法纪,打击豪强,蜀圄才能获得安定与发展。结合"七擒孟获"等典型政绩,至今在成都武侯祠留下一副名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时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quot;"审时"者,即审时度势也,就是灵活掌握运用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