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交流 >> 正文

防灾减灾应急常识

发布日期:2018-06-11    浏览次数:

一、地震时四大自救常识

1.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较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3.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后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人员。

二、火场逃生十方法

1.迅速撤离法:当进入公共场所时,要留意其墙上、顶棚、门上、转弯处设置的“太平门”、“紧急出口”和“安全通道”等疏散指示标志,一旦发生火灾,一定要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

2.低身前进法:由于火灾发生时烟气大多聚集在上部空间,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应尽量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3.毛巾捂鼻法:火场上的烟气温度高、毒性大,吸入后很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灼伤或人体中毒,故在疏散中应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以起到降温和过滤的作用。

4.厚物护身法:确定逃生路线后,可用浸湿的棉被或毛毯、棉大衣盖在身上,以最快的速度钻过火场并冲到安全区域;不能用塑料或化纤等易燃的物品来保护身体,否则会适得其反。

5.跳板转移法:可以在阳台上、窗台、屋顶平台等处用木板、木桩、竹竿等有承受力的物体搭至相邻单元或相邻建筑,以此作为跳板转移到相对安全的区域。

6.管线下滑法:当建筑物外墙或阳台边上有落水管、电线杆、避雷针引线等竖直管线时,可借助其下滑至地面,同时应注意一次下滑时人数不宜过多,以防止逃生途中因管线损坏而致人坠落。

7.结绳自救法:家中有绳索的(或将床单、被罩、窗帘等撕成条,拧成麻花状),可直接将其一端拴在门、窗档或重物上,沿另一端爬下;逃生过程中,脚要成绞状夹紧绳子,双手交替往下爬,并尽量用手套、毛巾将手保护好。

8.器械逃生法:有条件的家庭可以利用平时准备的家用缓降器等专用救生设备逃生。

9.信号求救法: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应通过大声呼救、挥动布条、敲击金属物品、投掷软物品等方式引起救援人员的注意;夜间可用手电筒、应急灯等能发光的物品发出信号。

10.空间避难法:在暂时无法向外疏散时,可选择卫生间、厨房等空间小且有水源和新鲜空气的地方暂时避难;将毛巾等棉织物塞进门缝阻挡烟气,在地面上泼水降温,等待救援。

三、火场逃生十大秘诀

第一诀:熟悉环境,暗记出口。

第二诀:通道出口,畅通无阻。

第三诀:保持镇静,快速撤离。

第四诀:不入险地,不贪财物。

第五诀:简易防护,不可缺少。

第六诀:善用通道,莫入电梯。

第七诀:缓降逃生,滑绳自救。

第八诀:大火袭来,固守待援。

第九诀:发出信号,寻求救援。

第十诀:火已烧身,切勿惊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