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升我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强化政治功能,整合、优化党建资源,在党建工作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服务学校改革发展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全面推进新形势下我校党建工作,提升党建研究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要求
(一) 基本思路
党建工作和党建研究课题项目化围绕“123”的思路进行。一是围绕“1”个中心,党建项目紧密围绕“人才培养”这一中心任务,找准着力点和结合点,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理念,把促进中心工作的成效作为衡量党建项目的重要标准;二是是依托“2”个主体,项目实施以教工党员和学生党员这两个群体为抓手,依托教工党建“育人楷模工程”和学生党建“金种子工程”统筹推进;三是发挥好“3”个作用,项目实施要以教工党员发挥作用、学生党员发挥作用,从而促进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为手段。使党建工作暨党建研究课题项目化成为基层党组织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有力抓手,使党建工作与党建课题研究有机结合,形成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凝练和在理论指引下进行实践探索的工作机制。
(二)科学管理,优化配置
项目实施以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和优化配置党建资源为目标。实施项目化管理,就是以具体项目带动人力、物力、财力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凝聚工作力量,明确工作目标,从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不断提升党建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
(三)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把实施党建项目化作为凝练本单位党建工作特色、发挥党建研究优势、打造党建工作品牌的契机。参考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星评级评价指标体系,准确分析本单位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突出党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任务,明晰项目的目标定位,实施步骤,方法措施,推动党建工作项目多出务实的成果、多出管用的经验、多出可学的典型。
二、项目类型
根据学校党建工作重难点内容和星级服务型党组织创建要求,结合学校各类党组织建设特点,从党建工作内容层次角度将基层党建项目划分为基础建设型、典型示范型和理论研究型三类。
(一)基础建设型
主要是针对各单位党建工作中存在的基层党组织建设短板、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不明显、服务单位中心工作成效不显著等问题和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要求、新情况、新问题,从点上进行探索、试验的党建工作项目。参考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创星评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定目标、定责任、定时限、定要求,以目标管理、责任推进、过程督导、评比考核等形式,破解一批基层党建工作的共性难题,达到推进基层党组织基础建设的目的。
(二)典型示范型
主要是基层党建工作经过探索实践确有亮点、初成规模、初见成效,可以在本部门、本单位进行典型示范的党建工作项目,如形成党建工作典型案例、打造星级服务型党组织特色服务项目、开展党建示范点活动等。通过党建工作项目化,形成一批基层党建工作的特色品牌。
(三)理论研究型
主要是党建调研成果、典型经验的理论凝练、理论探索等,各党组织可在党建工作项目化高质量完成的基础上,形成典型经验、调研成果等。鼓励在职思政、党务工作者个人申报党建研究课题进行党建工作调研和理论探索。通过党建研究课题项目化,逐步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党建工作格局,进一步提升党建研究的可靠性和针对性。
三、方法步骤
基层党建工作暨党建研究课题项目化,由校党委组织部统筹推进,各中层党组织具体实施。
(一)项目的申报及立项
以中层党组织为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工作和研究基础,选定申报项目类型,填写《宁夏大学基层党建工作暨党建课题项目申报表》,说明项目实施的意义背景、方法措施、实施步骤和预期目标等,报校党委组织部。校党委组织部组织评审组对所有申报项目进行论证评估,从中择优确定一批项目,予以审批立项,同时核拨50%项目经费,并指导申报单位组织实施。
(二)项目实施
项目经审批立项后,由校党委组织部统一建立基层党建工作暨党建课题项目库和年度管理台账。各申报党组织(个人)要落实责任,明确具体职责和工作要求,按照项目计划时间节点和实施步骤有序推进。校党委组织部进行跟踪指导和中期检查,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特殊困难及时反馈并协助解决,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保障。项目任务完成、目标实现后,要及时形成项目实施总结报告,报校党委组织部申请结题验收。
(三)项目验收与激励
对申请验收的项目,根据项目具体内容,校党委组织部组织评审组采取结题答辩、实地查看、问卷调查和测评等不同形式,进行验收。其中,验收“合格”的项目,拨付剩余50%项目经费;验收“良好”的项目,除拨付剩余50%的项目经费外,再奖励拨付项目总经费20%的奖励经费;验收“优秀”的项目,除拨付剩余50%的项目经费外,再奖励拨付项目总经费30%的奖励经费。
四、其他事项
党建工作暨党建研究课题项目化申报、立项和验收情况,将作为宁夏大学中层部门(单位)年度工作考核中“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指标。各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工作观念,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升党建工作和党建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