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习交流 >> 正文
    • 学习交流

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

发布日期:2005-04-06    浏览次数:

培养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

苏金生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条件下,领导干部必须具备宽广的世界眼光和深邃的战略思维能力。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世界眼光,正确把握世界和中国的发展趋势,增强分析复杂形势的战略思维能力。因此,当前要抓住执政能力建设这一关键,努力增强领导干部的战略意识。

一、新的历史条件下战略思维的新定位

战略思维是指研究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认识规律的思维方式,是人们分析和解决宏观性、前瞻性、政策性等重大战略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战略思维的成熟与否,不仅直接制约着领导者观察、分析、判断事物运动变化发展的立场、观点,而且直接制约着领导者的领导方法、领导艺术、领导绩效。我们党历来有重视战略问题的传统,形成了丰富的战略思想和原则。近些年来,更是反复强调这个问题。2000年6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大力培养中青年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使他们善于从实际出发不断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十六大报告对战略思维的论述又有新的变化:“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要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就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长新本领。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这是第一次把“战略思维”写进了党的代表大会报告中,这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对战略思维有了新认识、新定位。

1、善于进行战略思维是新的历史条件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新要求。首先,它不是就党的某个部门、某一方面的工作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各级党委和全党工作提出的要求。战略适合于竞争条件下的所有组织和个人,因此它不仅适用于企业,也适用于其他需要靠竞争优势才能生存和发展的组织。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小康社会的中国共产党,也必须要具备战略管理的能力。其次,它不是对某一部分领导干部如中青年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而是对全党所有领导干部提出的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全党要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谋全局、把方向、管大事。第三,战略思维的要求与新的背景紧密联系,因而包含着新的时代内涵。当今世界,信息化、高科技和经济全球化潮流正不断向前推进,而我国的市场经济正同飞速变化的整个世界日益密切地联系、互动起来。因此时代要求今天市场经济中的每一个“士兵”都必须同时是“将军”,要有全局的战略思维,以在全局中对各种问题进行定位和把握。把三者统一起来,是新的历史条件对各级党委和领导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2、善于进行战略思维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证。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提出来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过程中形成的新的执政理念,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不论从全面还是从重点来看,无论对全局还是对局部而言,实现这一目标都是极其艰巨的,都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具有较高的战略思维能力,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

3、善于进行战略思维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党的十六大向全党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最基本的有“五种能力”: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归根到底就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课题也是两大考验,就是党能否经受长期执政的考验,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拒腐防变,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体现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要求,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党和国家的事业充满活力;党能否经受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在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的情况下,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出现的新问题,形成战胜各种困难和抵御各种风险的强大合力。显然,这两大考验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因而是重大的战略问题。

4、善于进行战略思维是对新的历史环境的战略回应。进入新世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科技进步突飞猛进,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这对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与新的历史环境相适应,许多国家纷纷将以军事为主的战略扩展到大战略或国家战略。这种大战略或国家战略,以国家利益为立足点,强调拓宽战略视野,注重战略谋划,强化战略实施,因而成为一种治国方略。同时,全球战略概念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全球性问题越来越成为战略领域的突出问题。十六大报告提出战略思维问题,正是对新的历史环境作出的战略回应。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与社会信息化三大趋势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对未来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科技、军事等将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在当今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中,需要我们有战略眼光,不仅要站在中国看世界,更要站在世界看中国,切实提高对国际重大问题的战略思维能力和超前认识水平,要抓住世界变化带来的机遇,更主动地走向世界,推动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

二、战略思维的基本要求

1、增强全局观念是战略思维的基础。一般而言,战略思维有三大要素:全局性、战略性、系统性。其中,总揽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领导艺术。战略思维和驾驭全局能力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战略思维能力体现的是科学的思维方式,驾驭全局能力表现的是成功的领导艺术。如何才能增强全局能力?

(1)全局在胸,把全局作为考虑和解决问题的出发点与落脚点。这是战略思维的出发点。所谓总揽和驾驭全局,就是要求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如果只是就局部论局部,挂一漏万,顾此失彼,或只顾眼前、不顾长远,那就不是全局性思维,而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形而上学思维了。战略家和庸俗事务家的区别就在这里。邓小平同志曾告诫我们:“要提倡顾全大局。有些事从局部看可行,从大局看不可行:有些事从局部看不可行,从大局看可行。归根到底要顾全大局。”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正是为了把今天的发展同明天的发展联系起来,避免由于追求今天一时的发展而使明天的发展丧失必要的条件。

(2)抓住重点,紧紧抓住全局工作的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这是战略思维的根本方法。全局是由局部构成的,但战略思维并不要求平均主义地对待所有局部。毛泽东同志把局部分为两种:一种是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另一种是带局部性的,即对全局无决定意义的。“总之一个原则,就是注意那些有关全局的重要的关节”。舍不得“打烂坛坛罐罐”的保守主义,忙忙碌碌的事务主义,“两个拳头”打人的平均主义,都是战略思维的大忌。从一定意义上说,抓住了重点就是抓住了全局,丢掉了重点就丢掉了全局。增强大局意识,就是强调抓主要矛盾。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也是抓主要矛盾的做法,因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只有牢牢抓住这个主要矛盾,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地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3)统筹兼顾,善于发现和解决制约全局发展的薄弱环节。这是战略思维的根本原则。战略思维是坚持客观性和全面性原则的思维方式。在解决主要矛盾和重大矛盾的过程中,各方面工作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善于抓住薄弱环节并切实加以解决,常常成为推动全局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一个木桶由许多木片相围而成,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那些较长的木片,而取决于那些最短的木片。如果要增加木桶的容水量,就必须将最短的木片加长,它是最薄弱的环节,是木桶容水效益的突出制约因素。当然,何者为薄弱环节,那是因时因地而异的,需要进行具体分析。例如,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二次会议提出,要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这就是全局战略思维的体现。

2、科学预见是战略运筹的前导。战略是对一定历史条件的认识,是一个历史过程,指导一定历史时期的实践。既然战略一般要管一个较长的时期,因而战略决策者必须具有明确的未来意识。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说过:“在农业社会阶段,在时间观念上人们习惯于面向过去,工业社会的时间倾向是注意现在,而在信息社会里,人们的时间倾向是将来。”因此,战略预测在现代战略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思维原则。战略预见既是战略运筹的前导,又是战略决策成败的关键。当然,能够预见不等于科学预见,预见不仅要正确,还要高明。例如,毛泽东一生中,以其睿智的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总是妙算于未发、决策于未始、防患于未然。他提出了诸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抗战有打七八年的可能”、“解放战争要打三五年”等许许多多的战略判断,为我们对战争实施正确指导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毛泽东前瞻性地科学预见战争发展趋势、根据战略判断适时调整战略方针等重要战略思维品格,都是我们今天需要认真学习和把握的精神武器。

3、战略思维与机遇意识密不可分。现代科学和实践都证明,机遇在事物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机遇不仅影响到事物发展速度,而且影响到事物在可能性空间中的发展方向和结局。抓住了机遇,战略思维就能成为现实;抓不住机遇,再好的发展战略都无法实现。毛泽东同志在实施“积极防御”战略方针的时候,十分重视选择战略退却的时机问题。邓小平战略思想的一个很突出很鲜明的特点,就是把大局观念同抓住机遇这两者紧胡锦涛同志在去年“七一”重要讲话中,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对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作了深刻论述,要求全党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在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牢牢掌握加快我国发展的主动权”。强化机遇意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对机遇趋势性的总体把握。从一定意义上讲,大的趋势也就是大的机遇。如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大的趋势,同时也是一个大机遇。然而,如果只是被动地跟着大的趋势走,而不是抓住机遇乘势而上,那么大机遇可能就会擦肩而过。由此看来,学会“审天下之势”,是培养战略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是对机遇规律性的深刻理解。因为机遇具有不确定性和非常驻性,所以机遇往往表现为偶然性,但机遇出现的背后又有必然性。机遇体现着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因此,机遇也不是深不可测的运气,它有着内在的规律,是可以认识和遵循的。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机遇规律性的深刻理解。

三是要善于驾驭事物发展的态势。从哲学的角度看,机遇也是一个过程,而任何过程都可以区分出若干个阶段。战略思维是主动性极强的思维,不是消极被动思维。它不仅要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更重要的是它力求驾驭事物发展的态势。进行战略思维就是要有效控制机遇的阶段性,使之向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方向变化,把难得的机遇利用起来。

三、不断提高和增强战略思维能力

领导干部是否具有战略思维能力,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重要的实践课题,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增强提高领导水平的自觉意识,从以下方面提高自身的战略思维能力:

1、要努力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战略思维能力本质上是一种理论思维能力,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正确的战略是对事物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即规律的认识,因而属于理性认识的范畴。这样,为制定和实施正确的战略而进行的战略思维,就不能不具有理论思维的性质。恩格斯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究竟是不能离开理论思维的。”“但是理论思维无非是才能方面的一种生来就有的素质。这种才能需要发展和培养,而为了进行这种培养,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办法。”这就是说,哲学是训练理论思维的惟一方法。在某种意义上说,战略思维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领导工作中的生动体现和具体运用。例如,毛泽东丰厚的哲学思想功底,是他驾轻就熟地指挥战争的关键所在。特别是在战争中善于抓主要矛盾,是毛泽东战略思维品格最精华的部分。他把抓主要矛盾作为战争指导的关键性链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把战争指导的关注点放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风暴。解放战争初期,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毛泽东多次提出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有效地扭转了战争中的被动局面。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正是由于毛泽东始终注意抓主要矛盾,才使我军由被动转为主动,从劣势转为优势。

2、要努力提高学习能力,不断拓展知识面。知识贫乏是思维障碍的第一个重要原因。战略思维作为较高层次的综合性思维形式,要求领导干部具有比较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结构。知识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经验总结,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只有通过知识的丰厚积累才能形成和发展起来。战略学家约翰·科林斯指出:“如果说在某个领域通才比专才更为可取,那么这个领域就是战略。科学家是沿着相当狭窄的途径探索知识领域的,而战略家则不然,他们需要有尽可能广泛的基础知识。”为获取更丰富的知识,必须提高学习能力。针对我国目前人才培养中存在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较弱的现状,《人才工作决定》指出:“树立大教育、大培训观念,在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的创新能力。”这里关于不断拓展知识面必须注意两点:一是知识要有用而且广泛。知识越广泛,我们所思想、所用的元素也就越多,对战略思维就有帮助。二是要进行批判性的学习。思维障碍的第二个原因是没有批判性的学习。所以,当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学习就应该有主见,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努力提高实践能力,学会战略管理的基本方法。战略思维属于直接指导实践的实践理性,必须具有对客观实际情况的深刻把握。只有从丰富的实践经验中汲取营养,不断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获得高超的战略思维能力。当然,由于战略思维的对象和侧重点与一般科学思维有所不同,因此,战略思维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方式和途径,同一般的科学思维与实践活动的结合方式和途径相比较,便有所差别。战略思维功能和作用的发挥,更加强调在宏观上、整体上指导或协调实践活动,因此,特别追求指导或协调实践活动的整体效益。作为领导干部,必须在实践中掌握战略规划的基本程序:

(1)明确组织权限和职能,找准组织定位,确定组织目标。这是确立战略目标的前提。

(2)分析组织外部环境,抓机遇,迎挑战。任何一个组织都生存在一个机遇与威协并存的环境中,因此必须要超越组织目前的生存环境进行战略思考,及时发现并抓住机遇,能敏锐地意识到组织存在的威协,制定完备的战略规划。

(3)要测定和评价组织自身素质,把握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4)协助组织制定好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在充分考虑组织的优势与劣势,准确把握其面对的机遇和挑战的基础上,对组织发展步骤所作的战略选择。它为组织提供行动纲领,可以使组织充分发挥其长处,成功避开其短处,充分利用资源。

(5)要推动战略规划的执行。领导负有抓战略规划执行和和协调各方的职责,但这决不意味着大大包大揽,事必躬亲,而是要通过搞好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综合协调,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合力干好工作。

4、努力提高创新能力,实施科学战略决策。思维主体的创造性是战略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一定意义上说,领导战略的制定过程,就是领导者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当然,创造性思维并不一定是战略思维,但战略思维一定是创造性思维。战略思维的创造性,集中体现为领导者能推出新思想,提出新认识,发明新方法,制定新的切合事物变化发展规律的战略目标和规划。它不仅强调其思维成果的独创性,而且还特别重视其思维成果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影响性。例如,领袖人物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做出驱散迷雾、拨正历史航向的英明预见,这种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巨大推动作用的战略思维活动,就属于此类。而对于更多的领导者的创造性战略思维而言,则是能想别人所未想,见别人所未见,做别人所未做。勇于除旧立新的战略思维活动,均属领导者创造性战略思维的范畴。这种创造性战略思维活动,既存在于较高层次的领导者思维活动中,也存在于一般的领导者思维活动中。它强调的是能解决常人、前人所解决不了的问题,在领导活动中有新的见解、新的发现、新的突破,能提出具有科学性的发展战略决策。千人的技能不如一人的创意,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战略思维成果是在一定时期取得的,它对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的认识和确定是在某一时期、某一阶段形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转换,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产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战略思维功能和作用的发挥,也必须与不断创新相结合,在与时俱进之中进一步充实、完善发展战略目标和规划。此外,战略思维所要认识的对象往往相当复杂,仅凭个人智慧是难以胜任的。因此,除提高自身的能力外,还要善于利用外脑,即利用自身以外的智力。

总之,战略思维是领导干部特别是中高级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锻炼和提高领导干部的战略思维能力是新形势下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必须加强理论学习,以丰厚的知识为基础,积极投身实践,增强全局观念,强化未来意识,善于把握机遇,不断提高战略思维能力。

[作者简介]苏金生,英国工商管理硕士,中共肇庆市委党校副教授
文章 来源:《天府新论》200405